云桑来此是自作主张,心中既急且慌,听公主之意,是不愿援手,忙道:“可……”
“姑姑回去吧。”明苏说道,挥了下手,立即便有宦官来,推着云桑出去。
宫门被关上了。将人关在了外头。
明苏转身回殿,炉上的水沸了。她走了过去,拎起水壶,沏了杯浓茶。
她想好了,不再见皇后,何况帝后相谐,本就是理所应当,与她何干?
沸水注入壶中,茶香四溢,可明苏非但不觉心旷神怡,反倒略略烦躁。
她静等了片刻,提壶,泻下一盅清茶。
“我不想侍寝。”皇后的声音骤然间在她脑海中响起。
明苏端起茶盅,观赏茶色。
“我不会侍寝。”皇后不依不饶。
明苏冷漠地想,与我不相干,我只想阿宓,我不能对不起阿宓。她低头闻了闻茶香。
玄过入门来,正要说话,殿下突然站了起来,将手中的茶盅在桌上一顿,快步走了出去,闯入了风雪之中。
第四十一章
人老了, 难免怀旧。
皇帝今早在乔婕妤身边醒来,忽觉身边这宠幸了月余的女子像是一夜之间失了颜色,索然无味。
他回了紫宸殿, 又觉后宫之中, 美人虽多, 却无格外亮眼之人,皆是平庸之辈。
正想着不如择日往行宫一趟,兴许能有佳人偶遇, 天便下起了大雪。
空中白茫茫的一片,入目俱是纷飞的雪花, 自紫宸殿外望去, 这皇宫好似被大雪掩埋, 这冬日仿佛永不消融。
皇帝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多年的那个冬日, 他初次见到废后, 也是这样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
这些年, 他过得顺心顺意,每每想起郑家恨意犹在, 可更多的,却是得意,郑泓再强势又如何,如今还不是全族皆亡,一丝血脉都未留下。
但今日, 他隐隐地竟有些怀念, 怀念起那时,他才十五岁,尚未及冠, 还是锦衣玉冠,意气奋发的少年天子,他见了郑氏,不知她是何人,却觉眼前一亮,满心都是这是谁家女儿,竟是如此姿容。
后来,自母后处知晓了她是太傅之女,是母后召入宫来说话的,那日的惊艳便完完全全转为了厌恶。
待他们大婚,他小意温柔,郑氏也还算识趣,倒也过得平静。
今日又见了这样大的雪,皇帝忽然有些想念起郑氏来。
结为夫妇二十六载,自少年时起便相伴的人,再是怨恨防备,也少不得有许多温存而宁静的岁月。
何况郑氏本就秉性温良,贤淑端庄,有她在,后宫从未使他有过片刻烦心。
皇帝一想就想到了入夜,决定去仁明殿瞧瞧。到了仁明殿,却看到殿中走出一人来。
那人身着后服,自殿中迎出,像极了多年前,每回他来仁明殿时的模样。
怀念之意荡然无存,皇帝心中蓦然间涌出无数恶意,当年他惧她畏她,不敢放肆,可如今这后宫,谁不是任他拿捏搓弄?
歌舞虽好,但皇帝看惯了,也不觉有什么新意。
他望向皇后笑道:“歌舞迟两日看也不急,朕与皇后的新婚之夜却是等了许久了。”
郑宓不慌不忙,瞥了他一眼,嫣然笑道:“莫非陛下以为,臣妾心意,便仅此而已?”
皇帝让她这一笑,撩拨得心痒,略略又多了分耐性:“那还有什么?”
郑宓转头望向前方,方才清泠如山巅之雪的管弦之声骤然一变,插?入了婉转缠绵的琴声,殿外漆黑的夜色中,点点亮光由远及近,中间衬托着一女子,仿佛自雪中走来的精怪,身段娇软,面容妩媚,就像是专为勾引人心而生。
琴声由丝竹烘托着,越来越缠绵,越来越娇柔,越来越动人心魄,美人的舞姿和乐声,眼波媚得似妖精一般,不住地朝着皇帝望,似是一只柔弱无骨的手,勾上了皇帝的胸膛。
皇帝看得痴迷。
边上来了一宫人,走到皇后身边福下身,她手中捧着一壶酒。
皇后与她对视一眼,取过酒,替皇帝满上,端起酒盏,送到皇帝唇畔。
宫道黑漆漆的,只有两盏宫灯泛着微弱的光,明苏走得飞快,步子一下下踏在雪上,发出的声响,使得她心烦意乱。
只望皇后能多拖一会儿,免得她白白赶这一回。
她脸色极沉,走过一条宫道,寻了近些的小道,她的心其实乱的很,一面想着不该与皇后往来,一面又渐渐地着急起来,脑海中不住地浮现陛下拉着皇后的手,将她往床上带的景象。
她的步子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急,在她自己都未察觉之时,她眼睛都急红了,心也揪成了一团。
终于看到仁明殿的正门,明苏快步奔过去,三步并作了两步,敲开了门,直接往里闯。
她穿过中庭,来到正殿,便见殿中只皇后一人愣愣地坐在那里。
她身前杯盘狼藉,酒盏都被打翻,殿中还有香气萦绕,边上几名乐伎手中抱着乐器在往外退。
光是看着这残景,便可想得到方才此处是何等歌舞香艳。
皇后低着头,面色苍白,整个人失魂落魄。明苏走到她身前,放低了声,像是怕吓着她,轻轻地唤了声:“娘娘……”
郑宓听见了,抬起头,看到她,便绽放了笑意,唤她:“殿下……”
这一声殿下,蕴含着无限依赖,与见到她的欢喜,就像是,她原先身处黑
“姑姑回去吧。”明苏说道,挥了下手,立即便有宦官来,推着云桑出去。
宫门被关上了。将人关在了外头。
明苏转身回殿,炉上的水沸了。她走了过去,拎起水壶,沏了杯浓茶。
她想好了,不再见皇后,何况帝后相谐,本就是理所应当,与她何干?
沸水注入壶中,茶香四溢,可明苏非但不觉心旷神怡,反倒略略烦躁。
她静等了片刻,提壶,泻下一盅清茶。
“我不想侍寝。”皇后的声音骤然间在她脑海中响起。
明苏端起茶盅,观赏茶色。
“我不会侍寝。”皇后不依不饶。
明苏冷漠地想,与我不相干,我只想阿宓,我不能对不起阿宓。她低头闻了闻茶香。
玄过入门来,正要说话,殿下突然站了起来,将手中的茶盅在桌上一顿,快步走了出去,闯入了风雪之中。
第四十一章
人老了, 难免怀旧。
皇帝今早在乔婕妤身边醒来,忽觉身边这宠幸了月余的女子像是一夜之间失了颜色,索然无味。
他回了紫宸殿, 又觉后宫之中, 美人虽多, 却无格外亮眼之人,皆是平庸之辈。
正想着不如择日往行宫一趟,兴许能有佳人偶遇, 天便下起了大雪。
空中白茫茫的一片,入目俱是纷飞的雪花, 自紫宸殿外望去, 这皇宫好似被大雪掩埋, 这冬日仿佛永不消融。
皇帝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多年的那个冬日, 他初次见到废后, 也是这样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
这些年, 他过得顺心顺意,每每想起郑家恨意犹在, 可更多的,却是得意,郑泓再强势又如何,如今还不是全族皆亡,一丝血脉都未留下。
但今日, 他隐隐地竟有些怀念, 怀念起那时,他才十五岁,尚未及冠, 还是锦衣玉冠,意气奋发的少年天子,他见了郑氏,不知她是何人,却觉眼前一亮,满心都是这是谁家女儿,竟是如此姿容。
后来,自母后处知晓了她是太傅之女,是母后召入宫来说话的,那日的惊艳便完完全全转为了厌恶。
待他们大婚,他小意温柔,郑氏也还算识趣,倒也过得平静。
今日又见了这样大的雪,皇帝忽然有些想念起郑氏来。
结为夫妇二十六载,自少年时起便相伴的人,再是怨恨防备,也少不得有许多温存而宁静的岁月。
何况郑氏本就秉性温良,贤淑端庄,有她在,后宫从未使他有过片刻烦心。
皇帝一想就想到了入夜,决定去仁明殿瞧瞧。到了仁明殿,却看到殿中走出一人来。
那人身着后服,自殿中迎出,像极了多年前,每回他来仁明殿时的模样。
怀念之意荡然无存,皇帝心中蓦然间涌出无数恶意,当年他惧她畏她,不敢放肆,可如今这后宫,谁不是任他拿捏搓弄?
歌舞虽好,但皇帝看惯了,也不觉有什么新意。
他望向皇后笑道:“歌舞迟两日看也不急,朕与皇后的新婚之夜却是等了许久了。”
郑宓不慌不忙,瞥了他一眼,嫣然笑道:“莫非陛下以为,臣妾心意,便仅此而已?”
皇帝让她这一笑,撩拨得心痒,略略又多了分耐性:“那还有什么?”
郑宓转头望向前方,方才清泠如山巅之雪的管弦之声骤然一变,插?入了婉转缠绵的琴声,殿外漆黑的夜色中,点点亮光由远及近,中间衬托着一女子,仿佛自雪中走来的精怪,身段娇软,面容妩媚,就像是专为勾引人心而生。
琴声由丝竹烘托着,越来越缠绵,越来越娇柔,越来越动人心魄,美人的舞姿和乐声,眼波媚得似妖精一般,不住地朝着皇帝望,似是一只柔弱无骨的手,勾上了皇帝的胸膛。
皇帝看得痴迷。
边上来了一宫人,走到皇后身边福下身,她手中捧着一壶酒。
皇后与她对视一眼,取过酒,替皇帝满上,端起酒盏,送到皇帝唇畔。
宫道黑漆漆的,只有两盏宫灯泛着微弱的光,明苏走得飞快,步子一下下踏在雪上,发出的声响,使得她心烦意乱。
只望皇后能多拖一会儿,免得她白白赶这一回。
她脸色极沉,走过一条宫道,寻了近些的小道,她的心其实乱的很,一面想着不该与皇后往来,一面又渐渐地着急起来,脑海中不住地浮现陛下拉着皇后的手,将她往床上带的景象。
她的步子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急,在她自己都未察觉之时,她眼睛都急红了,心也揪成了一团。
终于看到仁明殿的正门,明苏快步奔过去,三步并作了两步,敲开了门,直接往里闯。
她穿过中庭,来到正殿,便见殿中只皇后一人愣愣地坐在那里。
她身前杯盘狼藉,酒盏都被打翻,殿中还有香气萦绕,边上几名乐伎手中抱着乐器在往外退。
光是看着这残景,便可想得到方才此处是何等歌舞香艳。
皇后低着头,面色苍白,整个人失魂落魄。明苏走到她身前,放低了声,像是怕吓着她,轻轻地唤了声:“娘娘……”
郑宓听见了,抬起头,看到她,便绽放了笑意,唤她:“殿下……”
这一声殿下,蕴含着无限依赖,与见到她的欢喜,就像是,她原先身处黑